谁不爱自己的家 c;{V>v%C
第三章:艰难的岁月 v7vkFk/PT
父亲把母亲从偏远的老家带到矿山,请工友们吃了一顿饭,就算结婚了。结婚后,几个工友把房子让出来,就算新房了。 Hp<fuj
那房子是工友们和父亲一起盖得,用河边的石头片盖的。房子就坐落在河道边上,取材也方便。这里的石头也是那种沙石岩,用洋稿一刨一层一层的,薄的一寸厚,厚一点的有几寸厚,下了班,几个人拿着撬棍和大锤,一弄一大堆,然后找个平车,推回来就能用了。屋顶先用几根粗木头作檩子,再用表皮板(木头上截下的表皮)一搭,上面再用石灰和炉灰混合成的“混凝土”一铺就可以了。 FXJ.pzX=
刚结婚时,父亲工资很低,每月才开才二十多元钱,不过当时工人们普遍工资低,不像现在人们一开好几千。好在当时物价很低,一般日用品才几分钱到几毛钱不等,一些大宗商品如自行车、台式收音机等也就几十元,那时电视还不普及,所以,钱当紧的人家也就只买一个收音机作为家用电器,或者买一个自行车也就够奢侈了。 4O!egV+O
六十年代初,贫富差距没有现在这么明显,工人和矿长也没有多大区别,就是比工人多一倍,开五十多元钱。不像现在领导们都挣年薪了,一开几十万,是工人的好几倍。 SSBlMz
父亲没有文化,一个字也不会写,可那时每天上班前都要学习毛主席著作,工人们在一起一句一句念着,父亲也就学会了不少字,有时还能看懂报纸上的一些话。 j;>=T$
父亲结婚时正是给苏联还债那个年代,领了工资既要置办锅碗瓢盆等日常用品,还要买粮,日子过的总是紧巴巴的。不过工人们都一样,都是吃的供应粮,每人每月28斤粮,因为母亲是农村户口,没有工作,也就没有口粮,两个人吃一个人的口粮过日子,其艰难可想而知。那个时候粮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到,是凭粮本供应的。每到月底,粮店门前早早的排满了人,人们拥挤着买粮,买油,在当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,还好这样的场景现在的人根本看不到了。春节到了,人们拿着供应证到商店买一些好烟、好酒,祝贺新春。 |J$rt;&{
因此,仅凭父亲二十多元的工资,养活一个新家,太难,太苦了。不过,那时的工人都一样,都是一个人上班养活一大家子。 `T^E
[
R&
工人们都住得很近,大多数都是刚结过婚的,相互之间都很热情。男人们都上班去了,女人们就聚在一起玩呀,聊天啦等,消磨时光。 HTwB.4@"c
父亲喜欢听广播,所以家里自然少不了买个半导体收音机,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,一边吃饭,一边还要收听广播。 p~W0SF=n
父亲是个老实人,从不拿矿上的东西,人家有的工人偷着拿矿上的木料盖新房,母亲劝他上班回来时也捎带拿点木头盖个新房。父亲总是不高兴的说:“公家的东西可多了,你能拿得完吗?”,于是父亲就是下雨房漏,也不拿公家的木头盖新房。因此,在母亲心里父亲就是一个榆木疙瘩,不开窍,死心眼,怪人。 pv=g?AB
父亲确实很怪,别人都在做的事,他也不去做。工人们都用公家的好木头截了做家具,可他就是不去做。家里的家具还是用废旧的炸药箱改装而成的小木柜。 n%=sU6k=
老实人有老实人的好处,正因为父亲老实,也常常被人们称作“好人”。提起父亲,认识他的人都说父亲老实了一辈子。 Lx ~}h2
不过这样的老实人也会得罪人,父亲常说,他是一个开大型风机的,经常给风机加油,所以掌管机油的领用,有几次他拒绝了别人向他要机油,就有几个人对他有意见,说他是死心眼,不开窍,就因为这样一些小事,有些人甚至恨了他一辈子。 AcK<rk
父亲没有文化,所以没能捞到一官半职,他常说,我要有一点文化,哪怕是初小,也就不一样了。确实,那个年代,有点文化,就能当个小队长,队长,区长,甚至还能当矿长! :5$4 Z>
父亲一生最怨恨的就是自己没文化。(未完待续) hT3bA?
大同煤矿集团大同地煤青磁窑煤矿 财务部 王瑞平 ?5kchfOH4
2014年4月11日
|
一共有 11 条评论
学习,问好!
问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