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-10-15
恋爱中的波伏娃是幸福的
[upload=309790] 我本能地将这本书放到最后来读,是因为我觉得这本书要表述的观点我得慢慢消化。 东方与西方对于爱情观是有区别的,虽然现在区别越来越小,甚至有些时候你也说不清什么样的爱情观更趋于理性。总之,泱泱华夏对忠贞的爱情还是情有独钟的,人们更多希望获得“一起慢慢变老”的爱情。 伊雷娜·弗兰著的《恋爱中的波伏娃》算是小说体传记吧。因为之前关于波伏娃的故事很多,还有一部电影《波伏娃的爱情》就是讲述波伏娃与萨特的爱情故事,两个人都算是名人,但是只恋爱不结婚的爱情观多多少少会让一些人觉得不舒服,可那些人觉得不舒服又如何呢?只要他们两个人喜欢这样的方式就OK。 关于让·保罗·萨特,大家都应该很很熟,他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,哲学家,存在主义文学的创始人。萨特的成名作是193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《恶心》,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日记体小说,通过中心人物罗康丹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,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哲学观念——存在主义,所以说这算是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。而1908年1月9日出生于巴黎的波伏娃,父母均是天主教徒。在这样家庭成长起来的西蒙·波伏娃拥有诸多光环。按照法国人的解释,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哪位女性,能像她这样在那么多的领域获得赫然的座席、赢得震耳的名声:现代妇女运动最早的权威理论家;现代存在主义思潮的发起者之一;龚古尔文学大奖获得者;圣西门式的传记家;激进的左派人士;社会主义阵营的朋友;惊世骇俗的女才子……法国的两届总统密特朗和希拉克,都把她的才华和成就引为法兰西的骄傲。 |